思维导图应用一周年实践报告 -pg电子游戏官网官方网站

2013
2009
2017-7-1 08:51 原创 · 图片1

我承认我是个标题党,起这个标题是因为看到很多书友非常关注思维导图的应用却不知道怎么用。经过一年的亲身实践我认为,我们应该重点运用这种工具训练“思维”,而非训练绘制“导图”。在精读过程中,思维导图真的没那么重要,它只是总结思绪的一种工具而已。

先讲讲我家小书虫,上小学没多久,小书虫就已经能自主阅读很多中文书籍,往往是坐着读一小时一动不动。但是逐渐我发现他的阅读存在一些问题:

1. 酷爱看书,但很少提出问题

2. 阅读速度很快,喜欢一口气从头看到尾,却只能理解个大概,很少重复阅读,过段时间大部分都忘了

3. 不善于表达与分享

于是,我决定介入他的阅读,重点是培养他的阅读习惯,在这个过程中,思维导图是个非常棒的工具,我的经验不一定适合每一个孩子,但如果你的孩子也具备以上表现,也许有点参考价值。

首先明确一下概念,什么是思维导图?

曾经有一段时间我不太清楚mind map和thinking map的区别,尽管很多地方把他们都翻译成思维导图,直到看到了花生书友粟米2033(书友号233218)的一篇文章。由于孩子仍处于低年级,我个人比较喜欢用mind map以及thinking map里面的circle map和bubble map(我理解为简化版的mind map)。

一是比较简单,二是这三种图最大程度地鼓励孩子发挥想象力,更适合培养形象思维。而随着孩子逻辑思维的发展,到了高年级或者进入中学,可以运用更多层级分支的mind map以及加上thinking map中更复杂的tree map, flow map, brace map, bridge map等等的运用。

其次,为什么用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用途非常广泛,而我使用思维导图主要是在孩子精读一本书的过程中进行思维拓展。思维导图这个工具用的好可以培养孩子好的阅读习惯,让孩子觉得读书很有趣,但如果用得不好可能会禁锢孩子的思想反而被排斥。

现在有些人教孩子用它来做读书笔记,为的是加强理解、帮助记忆。这种做法比较适合使用在知识类书籍上,比如课本或者非虚构类课外书上,但我觉得这样使用思维导图比较浪费,原因如下:

1. 如果只是为了逻辑梳理和帮助记忆,思维导图形式的读书笔记和传统文字形式的笔记差别不大

2. 不能最大化发挥思维导图的优势——鼓励没有标准答案的多角度思考,建立各种各样的联系,可以是书与书之间的联系,也可以是书与读者之间的联系,不应该被一本书局限住思维。读一本书除了了解作者的意图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形成自己的观点,而不是被动接受作者写的一切。

3. 理解能力、记忆能力随着年龄增长、学校的训练及阅读经验的积累一般都会慢慢增强,要耐心等待孩子开窍,如果过早过度强调这些能力可能会限制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 不是每本书都值得我们花时间去画思维导图,大多数书只需要泛读有个印象就好了,阅读需要量的积累才能形成思考。只有满足一定条件的书籍才适合精读并绘制思维导图,这一点后面会讲到

5. 课外阅读培养的是阅读兴趣,孩子喜欢阅读很重要。如果孩子不喜欢一本书而强迫他们去做思维导图笔记,就像学校布置作业一样会产生压力。阅读一旦有了功利性,阅读兴趣很难长久维持下去。思维导图不应该是任务,而应该是孩子看到一本他们喜欢的书,有了一些思考之后的自然产物,在不断探索与发现之中获得更多的阅读乐趣。

另外,喜不喜欢一本书这个态度随着孩子阅读量的加大和理解能力的提升会发生改变,家长不需要过于着急,只需耐心等待。

经过了一年的实践之后,事实证明,我也属于操之过急的家长之一,小书虫当时的那些所谓症状,是他阅读积累过程中的必经阶段而已。比如说小书虫阅读速度很快,看起来囫囵吞枣,但在讨论某些问题时他还是会记住以前读过的书中的某些内容片段,不会全部忘记。

再次,思维导图怎么用

我认为精读过程中需要加强培养几种能力:速读能力、理解能力、总结归纳能力、联想能力、批判思维能力。其中我最看重的是联想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因为具备这两种能力很容易把书读活,阅读会越变越有趣,但这两种能力往往是被大多数国内传统学校所忽视的。思维导图本身不能锻炼这些能力,必须要人为的进行设计,结合学生的兴趣点使用才能发挥作用。

在我不久前参加的少年商学院关于批判性思维的沙龙上,一位外籍导师谈到她的一个经历让我印象深刻:她说上课时,她的研究生博士生学生们都在忙着看ppt做笔记,当她提出一个问题时没有人提出自己的看法或意见,只是重复她说过的话。我可以想象她当时内心的崩溃。

在西方人眼里,记忆是次要的,思考是非常重要的,理解和总结归纳能力最终是要服务于联想和批判思维能力,不能孤立地存在。做笔记也要讲究方法,只有经过思考转化为自己的东西做出来的笔记才是有用的笔记。

我来谈谈我和孩子一起做精读的过程。

1. 准备工作——一方面教孩子提问,另一方面家长学会提问

你没看错,是要教。这是我们常常忽略的重要一课,不是每个孩子都懂得如何提问,也不是每个人都懂得提问的技巧以便获得自己想要的答案,这是一门学问。最基本的会要用5w1h问问题,特别是问why。

另外,还要掌握一些小技巧。家长问孩子的时候尽量是问一些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我和小书虫一起上了几堂非常有趣的课程,专门教如何提问,例子生动活泼,实操性很高。结合我们平时的经验,我画了一张图给大家参考。

2. 选书

精读书籍的选书标准:孩子有强烈的兴趣,有值得讨论的话题,产生疑问并希望解答,泛读之后还想再读。小书虫泛读之后我会让他给书籍打分(小花生app这个功能帮了不少忙),并在他打5颗星的书籍中挑选读物做精读,我往往会挑选和孩子有较多讨论话题的书。
 

我们大多数时候选择的都是虚构类书籍,一是因为小书虫比较爱看这一类,二是虚构类书籍给人更大的想象空间。我们也做过两次非虚构类书籍的精读,那是出于小书虫的爱好自己提出来的。

3. 家长做功课

选完书我会先了解一下这本书为什么吸引小书虫,在阅读过程中他有没有什么问题,然后有针对性的“备课”。这里花的时间往往比讨论的时间更长,主要是家长要把书阅读一遍,然后找到讨论话题以及思考如何应用思维导图。基本上家长要求孩子怎么做,自己要提前先预演一遍,家长要先有自己的看法才能和孩子讨论的起来。

4. 从讨论中发现孩子的兴趣点,引导孩子发散性思考并记录下头脑风暴的成果

不管是哪一类书的精读,每一次我都希望能够做的比较有趣,像玩一样,具体怎么做需要和孩子聊,看看他到底为什么感兴趣,你会发现往往和大人的关注点很不一样。

聚焦孩子最感兴趣的章节或部分;

聚焦能够和其他书籍或者自己的经验联系起来的情节;

聚焦特别能发挥想象力的情节。

家长和孩子双方各说出自己的问题、看法并给出理由,尽量与自身经验结合,联想到书以外的事,这个过程就可以把主要的一些点记录下来,然后再看适用哪种形式的思维导图。

第一次和孩子一起做思维导图是很痛苦的,我是单纯的想加强他的阅读理解能力,让他用思维导图做阅读笔记,但是我发现孩子不太愿意配合,画起图来也很磨叽。后来我才慢慢改变方法,从他感兴趣的情节出发,引出各自的观点,并加以展开说明,很容易就聊开来,过程比较愉快。

事后我发现,通过大量阅读,小书虫的理解能力是有明显进步的,但这与做不做思维导图关系并没有那么密切,当初强迫他做读书笔记确实有些不应该。

5. 画思维导图

孩子参与了讨论,但不愿意配合画思维导图怎么办?没关系,不要强迫孩子画思维导图,也不要要求孩子把思维导图画的很好看。可以和孩子一起总结归纳上面的讨论成果一起决定用哪种思维导图表现出来,初学阶段,如果孩子不愿意画完全可以由大人代劳。 但是只要孩子愿意配合还是要多鼓励他们自己画,降低要求,不一定必须100%照着模板,可以自由创作。

如果家长真的想训练孩子画思维导图,建议最好不要用一本书,而是从一篇文章,或者最简单的话题开始。不要强迫孩子对整本书进行归纳总结,尽量聚焦孩子喜欢的某个点进行发散性讨论与联想,画思维导图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现在回想,我一开始逼着小书虫画漂亮的思维导图确实是有虚荣心的成分,为了呈现出漂亮的作品牺牲了孩子的乐趣,我非常自责。

6. 画完导图,带着孩子再说一说,练习口头表达

这是在培养一种习惯,通常来说,孩子看到了自己的工作成果会相当有成就感,把书中有趣的环节浓缩成一张图,复述出来本身就能加强记忆,也可以发现一些遗漏,以后可以补充完善。 口头表达也是一个分享的过程。

最后,小书虫的改变

经过一年的精读训练,小书虫比较明显的进步就是敢于提出问题和质疑了,但他还不会主动绘制思维导图,一般都是在我的引导下共同完成。我想,如果以后孩子在读完一本书有更多感触,能够主动使用思维导图了,那才算是真正的成功吧,我只能潜移默化,静静等待那一天的到来。


赞114
收藏653
7年前
是否有用过思维导图做过主题阅读呢?
7年前
还没有用过
7年前
学习。我们很抗拒画图。😓
7年前
有什么书籍可以推荐下吗?表示不会用
7年前
可以举几个例子吗😊
7年前
thinking map可以多看小花生的贴子。书的话推荐mind map for kids和日常生活中的思维导图
7年前
做过一个titanic主题的,比较简单
7年前
你好~花编给你私信留言了,可以上app看一下!
7年前
app更新后一直收不到私信
7年前
mzhangad app更新后一直收不到私信
怎么没收到私信呢?方便的话加下微信吧!花编微信id是:xhseditor
更多
mzhangad
mzhangad
2013
2009
作者热门日志
 赞144 · 收藏435 · 评论57
 赞70 · 收藏302 · 评论42
 赞39 · 收藏209 · 评论58
 赞56 · 收藏230 · 评论19
 赞47 · 收藏205 · 评论12
 赞24 · 收藏145 · 评论11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