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数遍袁隆平给母亲的信,才知道家庭教育的力量有多强大 -pg电子游戏官网官方网站

2017
2014
2021-5-24 20:10 原创 · 图片10

写在前面:本文首发于公号无敌大薇薇,主张通识教育,从语言到全学科,从三观到批判性思维,帮助大人和孩子一起成为积极的终身学习者。

周六的时候,惊闻袁隆平院士离世,哀恸时分,我给孩子们写下并录制了关于袁先生的故事。

从60年代自然灾害,到杂交水稻的原理和无数次实验到底是怎么回事,再到海水稻的种植和粮食安全问题,用13分钟,让孩子了解这位伟大的科学家,理解他的不朽,能了解杂交水稻对中国乃至世界的意义,更在他们心中种下一颗理想的种子。

还没有听过的,可以读完这篇文章后,在文末点击音频和孩子一起听。

而整个周末,我都和先先后后在聊这位了不起的老人。我无数次的想起袁隆平老先生写给母亲的家书,也在不断查找更多资料中,终于明白,他为何如此伟大,为何能面朝大地脚浸泥土,几十年如一日的践行着自己的理想。

那是自年少起,就深入骨血的家庭教育,让他一生都能拥有力量,去脚踏实地追求梦想。

他在给母亲的家书里这样写道:

图片

袁隆平在农村和农田水稻打了一辈子交道,可实际上,他曾是住在城市里拉着小提琴的翩翩少年。小提琴和音乐,陪伴他走过人生的每个时刻。

图片

他的母亲,更是一位一生都居住在大城市里的大家闺秀,最终却为了帮助儿子,70岁的时候,来到安江,留在了那里。

袁隆平在安江农校37年,也正是在这里,他在学校的试验田里成功研发了杂交水稻。而安江,那是一个当年他们母子俩在地图上,贴着脸,手指顺着密密麻麻的细线,找很久,才能找到的一个小点点。

出生于1930年的袁隆平,家境优渥。他的父亲是小学校长,后来从政;他的母亲来自扬州大户人家,一直在英国教会学校教书。

即使在那样一个战火纷飞,随时朝不保夕,又遍地是文盲的年代,袁隆平依旧在自己的家庭里,从父母那,享受了能够让他一生都能汲取幸福感的温暖教育。

图片
袁隆平的大学毕业证书


先成人,后成材。道理我们都明白,可是知行合一太难。

当今社会内卷严重,大家似乎都在走向两个极端,不是鸡娃刷题各个培训班跑,就是崇尚所谓放养让孩子玩耍就好。

然而透过袁隆平的母亲,我们能看到另外一种睿智。

首先,教育第一。无论时代如何糟糕,即使少年时期,袁隆平全家都在颠沛流离里,辗转大江南北。但母亲始终没有放弃过他的学业,甚至辞去工作,专心教育和陪伴孩子。

图片
袁隆平(左)和母亲及哥哥

其次,永远鼓励孩子去坚持。对于成功来说,最难的不是开始,而是坚持。这也是为什么在后来的几十年研究中,遭遇了无数次失败,袁隆平依旧可以不忘初心,不言放弃的原因。

也正是如此,他才会在那样战乱和饥荒的年代里,一点不落的接受现代教育,为未来考取农学院,做科学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三,不断启发孩子的兴趣,培养内驱力。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就是高质量陪伴。

母亲给他讲尼采,那位影响了整个西方意识社会的,文字里澎湃着激情的伟大哲学家;也给他讲衣食住行,皆源于土地,这是生命之源;还带他去汉口的神农洞,教导他炎帝在5000年前为民创农耕,尝百草;更带他在自然中无尽的探索,引导他去观察和发现世界。

母亲给他讲囊萤夜读的故事,幼小的袁隆平听完后好奇的问:那萤火虫都去哪啦?母亲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鼓励他自己去琢磨,给他留出了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

图片
少年袁隆平(左)

第四,充分尊重并支持孩子。考农学院,是袁隆平自己的决定,父母在沟通过后,表示支持。毕业后,去到当时完全称之为穷乡僻壤的安江任教,母亲一开始却因为心疼孩子吃苦而无法接受。

后来,袁隆平说服了母亲,他与母亲争辩农业的重要性,最终,母亲不但支持,还放弃了自己几十年的城市生活,主动去到安江生活下来。

在说服母亲的时候,袁隆平还这样说:我年轻,我还有一把小提琴。

对于生长于那样一个兵荒马乱年代的人来说,能拥有这样给自己幸福感的爱好,是一件多么不易的事?

如同我们现在,让孩子去感受艺术,学习艺术,不是为了升学或比赛,而是希望艺术能够成为孩子成年后,面对辛劳复杂的生活,获取放松的方式。

图片

第五,德行永远在知识之前。幼年时期,袁隆平曾听母亲讲过贪吃狐狸的故事。胖狐狸为了吃围栏里的鸡,饿了五天从小洞钻进去,可是吃完鸡以后,又变胖了,只好再饿瘦才能钻出。

学会节制自己的欲望,这也是袁隆平一生的信条。他常年穿几十块钱一件的旧衣服,家里的家具家电都是再普通不过且用旧了的款式。而相比生活上的简朴,他对学子的资助,对梦想的追求,却从未停止。

2004年,袁隆平获得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奖的颁奖词是这样写的:

“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名满天下时仍然只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

图片

这就是母亲给他在精神上的滋养。而这种滋养,能够支撑他一路披荆斩棘。

第六,给了孩子看世界的眼界和底气。袁老的英语很好,早在60年代,他决心深入研究杂交水稻的可行性时,就开始不断查阅大量的外文资料,过硬的英文基础,让他在研究中能够迅速掌握国外资讯,没有信息壁垒。

在给母亲的家书里,他也写道:

无法想象,没有您的英语启蒙,在一片闭塞中,我怎么能够用英语阅读世界上最先进的科学文献,用超越那个时代的视野,去寻访遗传学大师孟德尔和摩尔根?

其实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要学英语的原因。

如果说全世界的著作,不管科学的文学的,加在一起是一个大饼,那么用英文写成的可能就是这个饼的3/4;

也就是说,其实英语不仅仅只是一门语言,而是你看见世界的一扇窗。如果你不懂英文,可能永远只能依靠别人去看世界,但是你明明可以去自己看世界,去探寻自己想要的真实。

袁隆平在传记电影中扮演自己老年,

流畅和外国记者对答,

并主动对脚本提出修改建议。

世人好“鸡”娃,常着眼于当下,纠结在眼前。

无论是一遍遍刷分级,还是一道道啃数学题,或是对着app里的ai去学阅读技巧;看着名画就要给孩子说出背后的故事,听场音乐会就希望孩子能多少学点演奏技巧……

而实际,好的教育不是被动受教,被管制和约束,而是不断去挖掘孩子的内驱力。

正如袁老母亲,在他年少时内心种下的那颗种子:

一生专心做好一件事,并在其中寻找到人生的真谛与价值。

我想,当我们也把这个当成自己和孩子共同成长的信念时,种种问题,也许自然豁然开朗。

点击下方链接到公号文中,和孩子一起听关于袁隆平院士和杂交水稻的故事,这是小孩子也能听得懂的透彻讲解和思考引导。

the end


赞7
收藏5
3年前
好好努力,造福自己只能
3年前
加油

推荐阅读

2岁
10岁
日志
16岁
日志
6岁
日志
13岁
日志
6岁
日志
日志
6岁
日志
无敌大薇薇
无敌大薇薇
2017
2014
作者热门日志
 赞155 · 收藏945 · 评论63
 赞50 · 收藏462 · 评论19
 赞114 · 收藏307 · 评论63
 赞36 · 收藏346 · 评论22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