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如何避免孩子遭受校园霸凌?美国反霸凌网的建议值得一读 -pg电子游戏官网官方网站

2016
2016-12-10 10:53 原创 · 图片8


1 被这件校园霸凌事件刷屏

昨天朋友圈被一则校园霸凌事件刷屏。事情发生在北京某知名小学,据家长描述,十岁的男孩在厕所被两名同学欺负,一名同学猛拍他所在隔间的门,另一名同学趁势从旁边隔间往他身上倒垃圾桶里的厕纸。

家长很气愤,当即给班主任打电话,要求次日约谈这两名孩子及孩子家长。结果,两名欺负人的孩子都承认了,但对方家长毫无歉意;据说老师定性为“就是开了一个过分的玩笑”,且责备被欺负的孩子“当时怎么不告诉我”。当受害者父亲将这件事投诉到教委,据说校方对前去寻求pg电子游戏官网官方网站的解决方案的孩子母亲大加指责……

被欺负的孩子,被北医六院诊断为“急性应激反应”。

我查了一下,这个诊断结果是指:在遭受到急剧、严重的精神创伤性事件后数分钟或数小时内所产生的一过性的精神障碍,一般在数天或一周内缓解,最长不超过1个月。也就是说,这个小男孩有可能缓解,也可能痊愈,但——他确实受到了精神创伤。

我想,每位家长在面对这种新闻时,多多少少都会共情,也都会思考:如何让我家孩子远离校园霸凌?

2 霸凌不是某个学校的“家丑”,而是亟需正视的普遍问题

我在知网上搜索了几十篇发表在核心期刊上的论文。这些论文涉及到各个国家校园霸凌的现状、防御和处理机制的介绍。要点如下:

一、校园霸凌在各个国家都是普遍存在,必须正视的问题。比如,2010年德国的一项研究表明,德国中小学中每天就大概有50万校园霸凌受害者。

二、校园霸凌高发于五年级到十年级,遭遇霸凌的男生比例高于女生,男生容易在小学遭到霸凌,而女生容易在初中、高中遭到霸凌;

三、校园霸凌会在当时或今后引起严重后果。例如,美国过去25年中的37起校园枪击案中,有三分之二的攻击者都曾经是校园霸凌的受害者。受侵害的孩子可能会转而报复社会,或自杀,或将精神创伤一生藏在心底,无法幸福地生活。

四、校园霸凌立法已经成为趋势。1999年,美国佐治亚州率先立法,2015年4月31日,美国蒙大拿州州长签署《反霸凌法》,至此全美进入从法制上彻底反对校园霸凌时代。2015年美国加州中国留学生绑架、凌虐同学案中,三名主犯分别获刑13年、10年、6年,就是一例。英法也已经部署,或正在朝此方向发展。

 五、越来越多的国家将政府、学校、教师、学生、社区、媒介纳入一个反霸凌的整体,让所有人都行动起来反对霸凌。美国就将每年 10 月定为全美“反霸凌月”,举行各种各样的活动。  

了解了这些之后,我想,大家再去看校园霸凌的新闻,就不会简单地认为这种事是偶发的、是某个学校的家丑;而是会进入更理性的思考:

这个问题,是我的孩子也可能会遇到的。那么,我该怎么办呢?

3 行动起来:防患于未然最关键!

美国卫生与公共服务部建立了一个网站:www.stopbully.gov这个网站详细地向家长、教师、学生提供了应对校园霸凌的具体建议,并且能够让受害者直接寻求帮助。

我仔细地读了一遍,发现对家长来说,最重要的不是事情发生后怎么办,而是:怎么不让事情发生。

很简单:在孩子准备开始集体生活,以及开始集体生活之后,要有计划地、持续地对孩子进行反霸凌教育,就像进行性教育一样。

怎么入手呢?

告诉孩子,你可能会遇到校园霸凌这个问题。什么是校园霸凌呢?用中国人的话说,“你感觉自己被欺负了”。更严谨的定义是:发生在学龄儿童间的,不必要的侵犯性行为,涉及到真实的或感觉上的力量不平衡。这种行为会重复,或极有可能重复。具体表现如:威胁,散布谣言,身体或语言攻击,有意排挤等。

与此同时,你要坚定地告诉孩子:校园霸凌是极其糟糕、极其错误的行为。假如自己不幸遭遇到这种行为,要第一时间告诉自己信任的成年人(注意:这个措辞很关键,是“自己信任的成年人”,而不一定是“老师”!)要用坚强的信心、勇敢地去应对,即使遭受伤害,自己的价值也不会因此受损分毫;错的是施暴者!

当孩子清楚地理解这个问题及其性质之后,你就可以和孩子一起探讨如何应对了。注意,不是单方面的宣讲,而是共同探讨。因为孩子经过独立思考得出的结论,会在心中烙下更深的印记。

对于孩子来说,对这个问题有所防备,一定远胜过一无所知。我清楚地记得小时候,爸爸妈妈经常告诉我:家里没有大人的时候,谁来都不开门,爸爸妈妈回来自然有钥匙开门。我六七岁时暑假,和表姐一起办了张小报,还把征稿启事贴到了广场的电线杆上。有天下午,有两个陌生男人来敲门,说是我们当地报社的记者,看到了这个启事,想来采访我们。当时我们俩可害怕了,商量了半天,还搬了凳子试图爬上高处往外看,最后决定:不能开门!

现在想来,那两个不一定是坏人。但如果是坏人,后果哪堪设想?

4.和孩子一起探讨:如何面对校园霸凌 

有所准备之后,具体怎么预防和应对呢?

 最重要的是:培养孩子自我保护的能力。

在日常聊天中,经常注意告诫孩子,要尊重他人,切勿取笑、侮辱、挑衅他人;

通过日常交流,言传身教,培养孩子坚强的自信心、良好的自我感觉;

教孩子应对霸凌的技巧,如以幽默言辞回避挑衅,情势紧急时保持冷静不要慌乱,找机会转移施暴者注意力,与朋友互相帮助等(感兴趣可以查阅更多资料),父母可以和孩子用排练即兴短剧的方式模拟场景,亦可以和孩子一起研究典型的霸凌案例及应对技巧,以此帮助孩子增强心理防备。

跟孩子强调如果遇到霸凌,不要埋在心里,而要第一时间告诉自己信任的成年人(再强调一遍:不一定是“老师”!),即使这个成年人没有给予足够关注,也不要沮丧,而要继续告诉更多的可信任的成年人;

基本上,如果孩子能够接受这些观念、技巧,遭遇霸凌的可能性就大大降低了,而即使遭遇,复原的心理弹性也大得多。

其次,告诉孩子,假如霸凌没有发生在你身上,你可以做的也有很多。

在www.stopbully.gov 上,有一个醒目的标题,是“bemore than a bystander”(不要只做一个旁观者)。就是告诉孩子,如果你遇到正在发生的霸凌,在保证自己安全的情况下,可以尝试转移霸凌者的注意力;或是立即去寻找离你们最近的可信任的承认;若什么都不能做,至少可以表现出丝毫不感兴趣,因为——关注的减少可能能让霸凌停止。并且,你还可以以安全的方式去安慰、鼓励霸凌的受害者。

发现了吗?所有这些行为的前提都是“在确保自己安全的情况下”。

5 哪些信号有可能显示霸凌已经发生? 发生了怎么办?

www.stopbully.gov上,提供了下面这些可能指向霸凌问题的信号:

不能解释的受伤;丢失或被毁坏的衣服、书籍、电子产品或首饰;经常性头痛或胃痛,感到恶心,或装病;吃饭习惯改变,比如突然不吃某顿饭或暴饮暴食(孩子有可能在学校没有吃,饿着回家);入睡困难或经常性的梦魇;成绩下滑,对学业失去兴趣,或不想去学校;突然没有朋友,或躲避社交;感到无助,低自尊,自我破坏行为(如从家里跑走,伤害自己,自杀)

当家长确孩子已经遭到霸凌,最重要的,是将这件事对孩子的伤害降到最低,并持续关注,确保它不再发生。

具体怎么做呢?www.stopbully.gov 给家长提供了如下建议:

家长要第一时间对孩子表达支持,把帮助孩子心理复原放在首位。

千万千万不要简单地说“你自己解决”、“为什么人家不欺负别人只欺负你啊”、“没事,同学之间打闹很正常”,因为孩子如果受到霸凌,就意味着仅凭他自己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啊!而家长的忽略,很可能导致他陷入绝望无助。 

也不要激动地告诉孩子“谁欺负你你就打回去啊”,因为告诉孩子打回去可能导致孩子受到更严重的伤害,乃至后续的报复,或是排挤; 

不要激动地直接联系对方孩子家长,这样可能导致情况变得更糟,因为霸凌者的父母往往是在教育孩子方面有严重问题的父母,很难通过直接与他们沟通获得解决。 

家长要理解,遭到霸凌的孩子会陷入无力感和低自尊状态,因为他们觉得自己应该有能力去解决这件事,但事实上却做不到。所以有的孩子甚至不愿意说这件事。这时家长应当柔和而坚定地告诉孩子:遭到霸凌绝对不是他们的错,哪怕是他们激起了霸凌,没有人应该受到欺负。家长会和孩子一起面对、解决这个问题。

告诉孩子自己愿意帮忙,问问孩子自己做些什么能他感觉安全。如果孩子愿意诉说,就倾听,帮孩子分析情势,避免霸凌再次发生,或讨论再次发生如何应对;如果孩子不愿诉说,要理解,可以带孩子寻求专业人士如心理医生的帮助。 

与此同时,家长积极寻求学校、教师的支持,与学校沟通解决问题的方法。 

各方都持续跟进一段比较长,努力确保霸凌事件不再发生。 

6写在最后的话:亲子沟通最重要 

回顾前面所说的,读者不难发现,避免孩子成为校园霸凌受害者,预防是最关键的;如果前期预防不到位,那么关注孩子的变化,及时询问孩子在校感受,是有助于今早发现问题的;而发现问题后,孩子的心理复原,更有赖于家长耐心、温柔、坚定的鼓励和帮助。 

所有这些总结成一句,就是—— 

培养良好的亲子关系,让孩子信任父母,愿意对父母敞开心扉,那么,很多悲剧都不会发生。

其实我们回头去看,会发现大部分霸凌事件中,受害者的家庭关系中,父母都是长期缺位的。我在知乎上看到的一起真实的、性质极恶劣的霸凌事件中,即使受害者可怜到已经引起无数志愿者的愤慨,他的父亲依然冷漠地表示,这没什么啊。

这就是最叫人生气的啊!

村上春树有一篇小说,叫《沉默》,就是讨论校园霸凌问题。写得极好。推荐家长跟孩子一起阅读。

说一个叫大泽的孩子,被同班同学青木出于嫉妒而排挤,后来学校有一名同学自杀,青木竟然背地里四处散布谣言,说这个同学是因为常常受到练拳击的大泽的欺负,才自杀。因为青木学习好又是班干部,同学和老师都相信了,大家都开始远离大泽,大泽近乎被那种冷的透不过气的空气“压碎挤瘪”。

转机是一次他在地铁车厢遇到青木。他与青木对视:

“我们死死地瞪视对方,瞪了好一阵子。但在看他眼睛的时间里,我渐渐产生了一种不可思议的心情。那是我从未感觉到的情感。当然对青木我是气恼的,气得有时恨不得宰了他。

然而那时候我在满员列车中所感到的,与其说是气愤和憎恨,倒不如说是近乎悲哀和怜悯的感情。难道人会因为这么一点事就洋洋得意就炫耀胜利不成?难道这小子因为这么一点事就真的心满意足、欢天喜地不成?想到这里,我不由感到一种深切的悲哀。

我想,这小子恐怕永远体会不到真正的喜悦和真正的荣耀,恐怕至死他都感受不到从内心深处涌起的那静静的震颤。某种人是无可救药地缺少底蕴的,倒不是说我自己有底蕴。我想说的是具不具有理解底蕴这一存在的能力。但他们连这个都不具有,实在是空虚而凡庸的人生,哪怕表面上再引人注目,再炫耀胜利,里边也是空无一物的。

……

我以此为起点重振旗鼓。夜晚呼呼大睡,好好吃饭,拳击练习再也一次不缺。不能落荒而逃。倒不是说要战胜青木,而是不能在人生本身面前溃逃,不能被自己所蔑视所不屑的东西压瘪挤碎。我就这样忍耐了五个月,跟谁也不开口。自己没错,错的是大家,我自己讲给自己听。每天挺胸上学,挺胸回家。从高中出来后,我上了九州一所大学,因为我想去九州就不至于同高中时代的熟人见面了。”

就是这句话:

不能在人生本身面前溃逃,不能被自己所蔑视所不屑的东西压瘪挤碎!

与诸位共勉!

主要参考文献:

1.钟玲:《美国“站起来反对霸凌”教育活动及我国校园霸凌预防策略》,《现代中小学教育》,2016年5月,第32卷第5期

2.张自然:《面对校园暴力,美法两国零容忍》,《中国教师报》,2015年9月30日

3.王苏雅:《德国:驱散校园暴力的梦魇》,《上海教育》,2015年第35期

4.谢银迪:《美国:霸凌零容忍》,《上海教育》,2015年第35期

5.冯菁,罗国芬:《都市少年儿童伤害情况报告——基于上海市的实证调查》,《青年学报》2016年第3期

6.杨军,王学栋:《英国反校园霸凌之经验与启示》,《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6年第5期


赞8
收藏32
8年前
感觉除了亲子沟通,没有实际预防意义,事先排演会让孩子对该类事情比较敏感我觉得不是好办法。
7年前
我觉得这篇文章有个观点说的很对,霸凌受害者一般都是家庭教育有问题的,所以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培养孩子自信

推荐阅读

6岁
日志
6岁
日志
6岁
日志
5岁
8岁
日志
6岁
日志
日志
11岁
日志
6岁
日志
6岁
日志
daidai255
daidai255
2016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