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幼升小,幼小衔接准备之:校园社交初体验 -pg电子游戏官网官方网站

2015
2015
2021-3-26 13:40 原创 · 图片7

一起开启轻松有趣的亲子陪伴吧,关注公号/视频号  playlearnkids

继续幼小衔接准备系列,这几天又认真拜读了卓校长的《欢迎来到一年级》,发现反复阅读还是非常有必要的,教育专家的话真是醍醐灌顶,特地把这段话拍照出来和大家分享:

真是老法师啊,一句话说到重点:我们要教给孩子的,是学习的方法,和别人、和自己、和这个世界相处的方法。

卓校长认为,小学一年级,能做到让孩子喜欢上学,已经非常厉害了,把让孩子喜欢上学放在一年级重要的任务第一位,才是幼小衔接准备中最最最重要的重点。

那么,如何让孩子喜欢上学呢?

“喜欢老师”

“在同学中受欢迎或者有亲密小伙伴”

“学校好玩”

......

这些都是卓校长认为会让孩子们爱上上学的几大动力,发现了没有,这些动力都是围绕着社交来进行的,人是群居动物,明确自己属于某一个团体,就会带来安全感,在小学陌生的校园里,这点尤其重要。那么,我们要如何帮助孩子们开始人生的第一个社交圈校园社交呢?

安全感的建立

安全感会影响人的社交能力吗?很多的研究答案是肯定的。孩子在0-3岁的养育非常重要,会给孩子对自我和世界的感知带来直接的影响,当一个孩子有足够好的教养和安全感,孩子会有更高的自尊,对他人有更多的同理心和信任感。

我儿子很小的时候就是高需求宝宝,从小到大都极度缺乏安全感,并且有强烈的分离焦虑症,还是小小娃的时候,一进托班就大声嚎哭,绝对不肯接受和亲人的分离(某种程度而言,我家选择自鸡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初进幼儿园的时候每天大哭,严重到干扰幼儿园的正常教学。

从小班开始,我们全家就正视这个安全感缺失的问题,不断地为儿子创造群体活动的机会,大量的接触同龄小朋友,在和同伴游戏,互动交流的过程中,儿子也有更多机会观察,思考,也能看到同伴是如何处理相处中的各种问题。

在小班中班的阶段,还参加了儿童橄榄球课程,经历了训练,让他了解体会到什么团队合作、什么是勇气和坚持......经过1年多大量的参加群体活动,到中班下的时候,虽然还是个有个性的小男孩,但已经能正常融合到群体的活动中了。
 

我们前后花了2年多的时间,才让儿子走出分离焦虑的阴影,内心也因此而非常感概,深刻意识到只有让孩子充分感受内心的安全感,孩子才能建立起对亲人、朋友、老师的信任感,与小伙伴相处时才能放得开并融洽相处。建立安全感,是协助孩子开始健康社交的重要一步。

什么是友谊?

关于儿童之间的友谊,目前学术界的主流观点由心理学家 selman 曾提出儿童友谊发展与年龄有关,分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 阶段( 3— 7 岁): 尚未形成 友谊的概念, 儿童之间的关系只是短暂的游戏同伴关系。

第二 阶段( 4— 9 岁): 单向帮助阶段。 这个时期的儿童要求朋友能够服从自己的愿望和要求, 如果顺从自己就是朋友, 否则就不是朋友。

第三 阶段( 6— 12 岁): 双向帮助, 但不能共患难的合作阶段, 儿童对友谊的交互性有了一定 的了解, 但仍具有明显的功利性特点。

第四 阶段( 9— 15 岁): 亲密的共享阶段。 儿童认为朋友之间可以相互分享, 朋友相互之间保持保持信任和忠诚, 甘苦与共。

看到了吗?青春期以前的友谊,基本就是俗称的塑料姐妹情,纸扎兄弟情。因此,我们对这个阶段孩子的交友态度、言行,尽量保持理解的态度,因为,他们还真的是个孩子啊!

但是,我们可以协助他们,对理解什么是友谊做出正确的引导,下面这个cbckids关于友谊的视频《small talk  friendship》,可以和孩子看一看,不同的孩子从不同的角度讨论对友谊的理解,从而协助孩子们正确理解友谊这件事。

看完视频,和孩子们简短讨论了哪些是值得珍惜的友谊,哪些是要保持距离的友谊。对于交友这件事,我们鼓励孩子们自己主动去寻找朋友,协助孩子进行社会独立性的发展,孩童时期的孩子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与“”,做为大人建议不要去参与或左右孩子们的交友过程,也不要用成人的观点去评价好坏,但我们可以传达积极的信号:希望孩子们去追求值得珍惜的友谊。

每次孩子有情感上的波动时,我都觉得是协助孩子们体验各种情感的好时机,会让他们认真的描述自己的感受,开心的欣喜的有趣的愤怒的委屈的悲伤的........以及为什么会导致有这样的感受,成长过程的各种情感都陪伴孩子体验过,并帮助引导孩子们描述前因后果我觉得很重要,正视并尊重孩子内心的感受,能帮助孩子们更客观冷静地面对自己的情绪波动。

如何才能交到朋友?

在了解到友谊这回事之后,小朋友要有怎样的表现,才能交到朋友呢?cbc kids出品的《how to make friends 》 真人和玩偶情景演绎交友场景剧,可以和小朋友一起观看。

关于交朋友这件事,从小班开始,我们每天放学我们会玩个小游戏“今天你交了朋友吗?”用游戏形式说出班里同学的名字,性格特征,说得最多的就是赢家。在不到1个月的时间里,兄妹俩比赛着记住了全班同学的名字,再进阶的游戏就是“今天和朋友玩了什么?”让孩子们复述一天和同学们玩的内容,鼓励说出更多的内容细节。

中班的时候,会让孩子们角色扮演班级同学,在游戏过程中,互相点评哪些语言、行为是不适宜、遇到冲突要如何处理的,通过场景演练,慢慢让孩子们知道一些基本的社交礼仪。

现在每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女儿也热衷于结交新朋友,会主动去跟新的小伙伴搭讪,玩游戏,儿子在妹妹的带动下,也能放开心怀,在陌生的环境中,也能主动去结交新的小朋友。

好人缘的几个要点

1.使用礼貌的语言来表达需求

在校园里,我们不仅面对的是老师,还有其他的教职工、同学,在校园里,如何正确的表达自己的需求或想法呢?

这个短视频《use polite words》,讲述在学校里,孩子正确和教职工打交道沟通时的礼貌用语,同样也可以给孩子借鉴学习一下。

卓校长认为,让孩子喜欢上老师很重要,同样让老师喜欢孩子也很重要,彼此的欣赏和喜欢,对孩子们的校园生活是个好的开始,也是让孩子们更喜欢上学的重要因素。

对同学也是同理,让孩子们在有好朋友陪伴的校园环境中,体会到上学的乐趣,慢慢就会喜欢上学这件事。

2.做个轻松有趣的好伙伴

认真想一想,生活中我们周围的社交达人,都有哪些特质?会玩,有趣,让人感觉轻松,这些基本都是身边社交达人共有的特质,再加上个整洁,做到这些基本上就是校园受欢迎的社交小达人的标准人设了。

如果有条件,学前尽量培养孩子们的某方面的特长,小朋友们其实很容易崇拜有特长的小朋友,比如唱歌特别好、英文特别棒、甚至折纸很厉害......这些都是非常能为小朋友社交加分的特长,也很能增加小朋友的自信心。

3.学会分享

学会分享是社交活动中重要的能力之一,对于肯分享的小朋友,没有人会不喜欢,但是并不是每个小朋友都喜欢分享这件事,没关系,在尊重小朋友分享的意愿前提下,我们可以帮助小朋友正确理解分享的意义。

我儿子就是一个特别不愿意分享的小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和女儿计较各种东西,因为他不理解分享的真正意义,认为分享就代表失去,与别人分享就相当于把自己的物品送给别人。

我们采取的办法是,每次他主动分享时,会非常感谢的语气表达谢意:“谢谢分享,真是太幸福了,我怎么有这么棒的儿子!”即使孩子此时并不知道分享是什么,但他也会产生一种“分享是好的”的想法,慢慢地鼓励到他以后更乐意分享。经过2年多不懈地引导,现在,儿子已经很乐于向小朋友展示他的玩具、书籍,并且会主动地和小朋友进行分享。

分享不仅限于物质,也包括思想和情感,我们可以协助孩子慢慢意识到,分享自己的情感并学会分享他人的心情时,他就会成为自己社交圈中的知心朋友。

关于小朋友社交认知的误区
 

1.我送他(她)东西,他(她)必须对我好?

进入大班以后,孩子们对社交的认知突然多了很多问题,问得最多的就是:我送他(她)东西,他(她)但他(她)并没有对我更好,那是不是我要送他(她)更多的东西?

喜欢分享是好的,在肯定的同时,也要提醒孩子们,友谊这件事并不是以物换物就可以获得的,分享是双向的,同时也不要太在意对方的态度,有时对方的反应或表现可能是无心之举,必要的时候,可以认真的向对方说出内心真实的感受。再者,低幼年龄的小朋友分分合合很正常,做为家长也需要以平常心对待即可。

2.我按他(她)的要求帮他(她)做事了,但没有得到我想要的结果?

首先,这对敏感的小朋友来说真的是件特别难过的事情。觉得付出了并没有得到想要的结果,感觉受到了伤害,情感上感觉特别的委屈,我们可以协助孩子们进行心理上的疏导,鼓励孩子们积极向对方敞开心扉,说出内心的真实感受并问清原由,让孩子们面对不良情绪时有面对的勇气,并锻炼能自己主动去打开“心结”的社交能力。

校园社交,有时真是门”玄学“,家长能帮忙的,也只是一些方法和手段,最重要的还是从小协助孩子们逐步建立强大的心理素质,学会正确的表达和展示自己,努力成为一个受大家欢迎的小学生。同时引导孩子们在面临心理问题时不逃避不钻牛角尖,正视内心真实感受,多和父母、老师、同学沟通。

小学校园和幼儿园的环境真的有很大的不同,希望我们对孩子们的表现都能多一些耐心和理解,慢慢地帮助孩子们融入校园,顺利开始小学新生活。
 

幼小衔接系列:

更多育儿、亲子、启蒙交流、资源分享,欢迎加入playlearnkids亲子交流群


赞3
收藏6
3年前
明年小一,忐忑不安😭

推荐阅读

9岁
9岁
日志
mnw
9岁
11岁
日志
9岁
日志
微澜妈妈
微澜妈妈
2015
2015
相关讨论
 44个回答
 38个回答
 22个回答
 18个回答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