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识字、自主阅读,“大语文时代”中文启蒙怎样做?这一篇有你需要的全部答案 -pg电子游戏官网官方网站

2017
2020-12-18 11:32 原创 · 图片20

给慢慢鸡英语一年的时候,眼看她一条腿已经迈上了“自鸡”的康庄大道,老母亲心里窃喜之余又暗戳戳烧起了新的小火苗:英语鸡得差不多了,是时候搞搞汉语了!

​于是我花了两天时间上下求索四处撒么,终于给慢娃定制出了一份长达三年的中文“鸡”划:
 

她将在三岁到六岁的三年时间里,学完全部小学六年的古诗。

先别急着说我疯狂,这事其实特别靠谱。

先看几个指标:

小学一至六年级语文课本中收录的古诗共128首;

整个小学阶段要求的累计识字量大约3000个左右;

小学入学前要求达到的识字量是至少700-800个。

三年128首古诗,一年43首;一个月4首,一周一首。是不是立刻觉得毫无压力了?

没压力但可能有疑问,先来捋顺几个问题。
 

1

中文启蒙,有必要么?

绝对有。

我肯定不会谈什么“中国之根”、“中华之魂”。让三岁的娃背个古诗而已,用不着上这么大的价值。仅从“功利”的角度来看就有足够的理由了。

这个必须从2017年的教育改革说起。

2017年以前,中国义务教育阶段各科教材实行了三十年“一本多纲”政策。2017年秋季学期起,三大主科正式采用教育部统编教材,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部编版”。

2018年全国17个省市启动新高考改革,三大主科里数学、英语的难度降低,语文难度加大。具体体现在:高考语文提高到180分,阅读理解、写作的广度难度增加,语文核心素养要求提升。

2019年9月起,部编版覆盖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年级,此前使用的多种形态的教材如人教版、苏教版都成为历史。而教编版《语文》教材变化非常之显著:
 

小学一年级课本首次加入古诗,六个年级共有古诗文128篇,约占课文总数的30%。与人教版教材相比,增幅达87%;
 

初中古诗文选篇占课文总数的51.7%,平均每个年级40篇左右;

高中语文必背篇目从14篇增至72篇。

感受到古诗文的地位和重要性了没?

“得语文者得天下”。只要还在公立教育的轨道上,只要还不得不面对高考,都绕不开这个。而对绝大多数普通家庭来说,应试选拔的道路都将是最终的选择。

所以古诗要学么?字要认么?肯定要,迟早要。而晚学不如早学。至少将来可以把时间放多一些在不擅长的科目或者特长培养上。

现在学和将来学有差别么?有,差别不大。主要差别来源于两方面:

一是教授主体的差别,现在学是家庭教育,将来学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家长——不仅取决于家长自身的水平,更取决于家长获取资源、运用资源的能力。

换言之,你不会做、做不好的事,能不能借助工具做好。

而学校教育将来在这一块恰好可以弥补家庭教育的不足。一点也不奇怪。学校教育为主的时代早就过去了,家庭教育才是基础,二者从来都是共存互补、而非非此即彼的。

二是学习主体自身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的差别。一个三岁孩子和一个六岁孩子学习同一首比较简单的古诗(小学阶段的古诗难度有限),如果讲解和学习的方式得当,效果不会差太多。

不是说三岁孩子在古诗的造诣上有多深,而是六岁孩子在这方面的造诣也不会有多深。

2

提前学习小学内容,算是超前教育么?

什么是超前教育?

超前教育,是指不符合年龄段的教育。超前教育要求孩子学习较大龄孩子的知识来达到看上去“比其他孩子更聪明”的状态。

构成超前教育需要具备几个要素:
 

教育违背儿童生理、心理发展规律;

教授的知识是必须以学校教育为主导的内容;

盲目追求知识的量化而不是兴趣和能力的培养;

对知识的追求以牺牲创造力、想象力和全面发展为代价;

往往同时忽略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培养。

具体点说,学几个汉字、背首《鹅鹅鹅》不叫超前,非要学龄前儿童学奥数才算;

寓教于乐“玩中学”不叫超前,非要每天必须学多少字、背几首诗、做多少道算术题才算;

简单的学习活动不打乱正常作息、玩耍、更不会影响正常生长发育和性格、习惯的养成不叫超前,反之才算。

无论是中文、英语还是数学,启蒙教育都不是洪水猛兽,看到学龄前儿童学东西就扣上“超前教育”的帽子,大可不必。
 

况且,玩泥巴、玩乐高是玩,看到街边的柳树发了芽,告诉娃那叫“万条垂下绿丝绦”不也是玩么?遛弯儿的时候一起数一数路边的街灯不也是玩么?读一本贴纸书、机关书、立体场景书本身不就是玩么!

玩,也可以玩得高级一点。

有人要说了,我们小的时候什么也没学,不也长得挺好、混得不错吗?或者没啥学历的知名企业家也不乏众多啊?

今非昔比,脱离环境谈选择就是耍流氓;而没有知识和学历依然能取得成就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更何况,有条件进行幼儿启蒙的家庭其实一直都在做这件事,不信看看古代的皇子们四五岁就开始上学堂、日日苦读就知道了。对家庭教育的重视一直都存在,只不过真正“走入寻常百姓家”是最近若干年教育改革后才有的事。

3

大语文时代,中文启蒙到底怎样做?

什么是“大语文”?

不仅仅是拼音认字、背诵默写,也不仅仅是阅读理解、口头表达、书面写作,它还包括文学常识、传统文化、历史知识、自然地理、通识教育……

几乎囊括和语言文字相关的一切。

举个例子。比如《登鹳鹊楼》这首诗,除了通常的诗歌释义、背景解读以及作者介绍,鹳鹊楼故址在哪里?是今天的哪个省份?还有哪些描写“名楼”的诗歌?为什么这首诗体现了盛唐的精神面貌而不是其他朝代?关于黄河还有哪些知识?……

一首诗不仅仅是一首诗,它只是一个点,在“大语文”的框架内向四面八方辐射,形成一个面。

想要达到以点带面的效果,除了要具备基本的知识——这些是家庭教育或学校教育所能教授的,还要具备“发散”的能力——要有求知欲和好奇心,要能够自行拓展知识,比如拥有一定的识字量、能够自主阅读、愿意大量阅读。

这些能力都背几首诗、识几个字、一朝一夕就能培养出来的。

应试教育依然是应试教育,只不过人家现在考综合素质了。从小培养、长期积累、细水长流才是当今教育环境下应该采取的措施。

一切语文能力归根结底都是阅读能力和阅读量的体现。知识的广度和深度、理解力、想象力、表达能力、写作能力以及语感,全都得益于阅读。

而古诗只是其中的一个切入点,识字也只是工具和桥梁。
 

因此,说中文启蒙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自主阅读一点不为过。

那么古诗代表了什么?代表了知识——历史地理、自然常识、传统文化;代表了语感——韵律本身就是美学的一部分,而理解“押韵”不仅有助于驾驭中文,放在英语启蒙中,还是学习自然拼读的重要步骤。

而识字更直接决定了能否自主阅读。无论是中文启蒙还是英语启蒙,最终指向的都是把娃带上自主阅读之路,帮他们开启知识大门的同时,也彻底解放老母亲。

4

中文启蒙几岁开始?

大多数中国家庭的中文环境都足够强势,因此中文启蒙不必刻意求早,在娃具备了一定常识和理解力后再开始效果会比较好。

这个年龄节点我认为两到三岁都比较合适,具体以娃的个体发育为准。

举个例子。慢慢从一岁开始听声律启蒙和唐诗三百首,听过的很多都不知不觉记住了。虽然我也坚持为她讲解,但一直不确定她是否能够理解。

直到她快两岁时看着小区池塘里四处游动的金鱼,说出“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看着小婴儿坐在高高的婴儿车上远远被推过来,说出“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我才确信这些诗句她已经理解了。

在小区玩耍,偶遇坐车的小婴儿“吟诗”一句。

理解的判断标准是什么?会用。

我一直没有教过慢娃认字,偶尔教俩字她都一脸茫然表示无感。直到几个月前她开始指着公园假山上、路边广告牌上、小区告示栏里的字主动问我写的是什么,我才意识到可以教她认字了。

一旦娃自己产生了学习意愿,一切都好说了。

5

一周一首古诗,学什么?

一周一首古诗,多么?看怎么学。
 

如果仅仅是背过,那别说一周,一天都用不了。但如果按照“大语文”的思路,让娃不光背过、理解,还能全面了解时代背景、了解作者、了解一首诗发散出的各条线,那一周的时间就不嫌多了。

甚至每一首古诗都能配上一张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是个好东西,回头可以说一说。)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而我还会在学诗的过程中加入识字。

一首学下来,至少汉字的一到十全认识了。
 

再一首学下来,白、月、光、上、头这些中文的“高频词”也全认识了。(高频词就是英语中的sight words,任何一种语言都有一定数量的高频词,而能否阅读取决于对高频词的掌握而非识字越多越好。)

还需要什么识字软件、识字工具、识字绘本?

学古诗就是认字的绝好契机,随手一搜一大把的配图文字就是天然的识字教材。如果愿意能连拼音也一块“鸡”了。
 

128首诗,一首认5个字,全学下来500字肯定有了;稍微拓展一下,七八百字也有了。再从其他渠道(比如读绘本时)认一些,轻轻松松上千问题不大。

不要觉得这个识字量大,事实上这是非常低的标准,一旦开始认字,这是很容易达成的结果。非常多的孩子在小学前都能达到两三千的识字量,而这个数量就是能够自主阅读的门槛。

一旦娃走上自主阅读之路,老母亲肩上的重担就卸下了一大半。

6

一周一首古诗,怎么学?

三个关键词:“复习”、“泛读”、“善用工具”。

某种程度上说,复习比学习更重要。解释这个问题首先要了解一下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记忆后的时间间隔和记忆量是这样的:

不难看出学习中的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的进程很快,并且先快后慢,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减慢,遗忘的数量也就减少。学得的知识在一天后如不抓紧复习,一周后就只剩下原来的25%。

因此正确的学习方法不是不停学、一口气学完,而是走走停停、学习复习穿插进行。“学而时习之”不仅能“悦”人,更是非常必要的。

需要注意的是,遗忘曲线本身存在个体化差异,因此可以根据娃的反馈以及整个家庭的时间安排,制定符合自身节奏的专属的学习和复习计划。

再就是“泛读”。一周一首诗还不得好好精读?错了。如果要做时间分配,古诗、识字、拓展阅读的时间安排我认为可以是3:3:4——三分力气读诗、三分力气识字、剩下的时间用来完成“大语文”要求的发散阅读。

幼儿读诗,泛读足以。语言启蒙的重点,永远在

阅读!阅读!阅读!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是不是发现这个活并不好干?读诗、认字都好说,还要讲通、讲透、讲全、讲成“大语文”,老父老母做不到啊!
来,这几个助学利器收藏一下。
 

我安装的都是安卓版的,苹果版的估计界面略有不同。

前三个都是学习古诗的app,最后一个喜马拉雅主要用来听音频。

第一个古诗文网,古诗词学习界的钢铁直男,功能不多不少,风格简单粗暴。主界面有几大分类:





把“小学古诗”目录单拎出来,就是小学一至六年级的全部古诗:

 每一首诗后都有非常详细的译文和赏析,足够老父老母现学现卖了。如果鸡娃顺利、娃进展迅速,到了高阶阶段,还可以按照“诗人”的分类把某位作者的全部作品拎出来,体会一下诗人的个人风格和时代背景。

第二个app叫“西窗烛”,名字很诗意,整体风格也文艺了许多,不像古诗文网那么简单粗暴,堪称古诗界的“文艺女青年”。相比前者,它的分类更加详细,比如可以专项学习关于不同节日、节气或时令的诗词。

第三个叫“爱学习古诗”。这个app最突出的特点是用动画的形式讲解和演绎古诗,界面和教学方式对小宝宝更友好,讲解也更通俗易懂。整体风格就像它的图标一样,有点童趣,还有点逗逼。

和前两个相比,这个app才是真正意义上专门给娃使用的“自鸡”工具,前两个更适合老父老母们“备课”用。

但这个app是收费的,有个别部分免费解锁、可以试听,可以让娃试听以后看娃的接受程度再决定是否购买。

这三个app各具特色,第一个可能更适合老父亲,第二个估计老母亲们更喜欢,第三个就是为娃量身打造的了。

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缺点。不光是它们仨,这也是目前市面上几乎全部古诗学习资料共同的缺点,就是读得实在太难听了!

要么故作深情有气无力,要么貌似风趣实则逗逼,真是毫不引人入胜。

这个问题早在慢娃一岁我给她找古诗音频时就发现了。当时我四处听了一堆乱七八糟“读古诗”、“唱古诗”的音频资源,最后发掘出一个能让人听得下去、听得入神、愿意跟着唱的音频,就是喜马拉雅的“宝宝巴士.国学儿歌|唐诗三百首”。这也是慢娃听的时间最长和接受程度最高的音频之一。

它是真正的童声诵读和配唱,配乐契合诗歌的氛围且兼具古典,慢娃经常听着听着就一动不动入了迷。

每一首诗重复四遍,前三遍是唱古诗,最后一遍是朗读。四遍听下来,有些简单的五言诗或者某些单句就记住了。
 

美中不足的是这套音频整体并不是按照某个标准或体系分类的,难度跨度比较大,内容也比较杂,且会不时更新。因此它更像一个“曲库”,更适合每天听一会儿培养感觉、“磨耳朵”。


赞44
收藏245
3年前
赞同宝宝巴士
3年前
爱学习古诗,我在ipad和oppo应用市场都没有找到这个app,您是在哪个平台上下载的?
3年前
谢谢分享👍👍👍👍👍
3年前
小朋友记忆是真好 不过无意识记忆记得快忘的也快 寓教于乐很重要

推荐阅读

9岁
日志
6岁
9岁
日志
6岁
日志
9岁
11岁
日志
6岁
10岁
日志
快妈慢娃
快妈慢娃
2017
作者热门日志
 赞1 · 收藏9 · 评论9
 赞3 · 收藏9
 赞3 · 收藏8
 
 
网站地图